明清水陸路程與文學

第一部 福州至杭州

簡錦松教授以「現地研究」方法,全面整理中國古代道路的數位化服務網站,
也是明清文學創新研究的網站

說明

通則
  「明清水陸路程與文學」(Ming-Qing Routes and Literature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, MQRLGIS)是簡錦松教授以「現地研究」方法,全面整理中國古代道路的數位化服務網站,也是明清文學創新研究的網站。
  世界上任何國家,其古今道路,都有一定程度的先後傳承,中國自然也不例外。利用現代科技作為工具,以古代文獻到現代地面來尋找遺跡,以現代地面到載籍中驗證古代文獻,進而開發全新的文學研究途徑,這種交互成就的工作,就是「現地研究」。

命名明清之理由
  本網站特別標舉「明清」,其理由有三:
  第一、明清至民國早期,道路有延續性:眾人皆知,明清的民生行政,一貫相承,交通路線,縱有興革,改變不大,也都有文獻可查證。及至清社既屋,進入民國,早期的水陸交通,仍然大量沿續前清。
  第二、明清至民國早期,道路有證據性:明清至民國有大量方志與文集,可以從文獻層面查取道路及地名,解讀該道路及地名的情況。更重要的是,清朝末年已經開始採用現代地圖測繪方法,光緒年間到民國三十年間所測繪的一萬分之一城廂圖、五萬分之一地形圖,非常全面的覆蓋了中國主要省分。這批地圖,至今不僅被完整典藏,並已陸續公開於世。
  第三、現代衛星地圖對於研究者提供了方便的研究平台:以本研究所使用的Google Earth Pro而言,它方便的工具介面,可以讓方志文獻資料、近代比例尺地圖,在這個程式裡充分結合,進而達成明清水陸路程的數位化。

對唐宋元代的處理
  有人質問:你過去的現地研究,並不侷限於明清兩代,事實上,也已經大量處理唐、宋、元朝的道路,為何命名為「明清水陸路程」呢?
  這是有嚴謹學術理由的。
  依據「現地研究法」的「證據法則」,明清文獻有大量方志和文集,提供當時人的現場證據,(請注意,現地研究把方志和文集,以當時人的親身實見紀錄的身分,邀請到研究中來),而清代地名與道路資料,又有直接承接的民國早期地圖,可以參校;民國早期地圖,又可以利用現地考察,在現在的大地上得到驗證。由於具備了如此重重的驗證條件,所以適合以「明清」作為實證研究的斷代。
  唐、宋、元朝的道路與文學,也是我研究的重要範疇,但處理手法不同。唐代,距離明清較遠,資料的數量上不足,地名變化上相對較多,從嚴謹學術角度來看,推論推測的成分往往高於實證,不能全面發展全國性交通研究,比較適合針對個案,分別去做精密研究。宋元兩代,文集漸密,而方志數量仍然不足,通過現地研究法,雖然也常常可以取得單一的精確的成果,但是,仍然只適合做個案,不能像明清,可做到全國性的全面研究。因此,本網站只能以「明清水陸路程」命名,兼治唐宋元明清的道路交通與文學。
  總之,因為我使用了現地研究法,要求嚴格證據,所以只能標舉明清,不能標舉宋元,但實際上,在研究製作過程中已經大量使用了唐宋元的材料,也考慮了唐宋元時期的情況,所以,專治唐宋元研究的使用者,也可以參考使用本系統。

可運用在唐宋元明清的研究
  「明清水陸路程與文學」可運用在唐宋元明清的研究,例如李白〈送王屋山人魏萬還王屋〉的長詩中,「逸興滿吳雲,飄颻淛江汜。揮手杭越間,樟亭望潮還」的樟亭驛,就是浙江江口驛,雖然古今江岸可能的變化,會導致定位偏移,而設驛於此的概念不變。「亂流新安口,北指嚴光瀨。釣臺碧雲中,邈與蒼嶺對」句中的新安江口、釣臺,與唐人李翱〈來南錄〉中杭州到信州這一段旅程,都在本地圖中可以驗證。
  為了讓讀者了解它在實際研究的作用,我們也在平台中提供了八個研究舉例,包括一個唐人行記、一個以元人旅行詩卷製作的旅行日程圖,以及六個以明清行記製作的範例,分別是:唐元和4年(809)李翱〈來南錄〉、元至元26年(1289)王惲《秋澗集》之福建行詩卷,明萬曆43年(1615)李燦箕《北征記》、清康熙20年(1681)陳玉璂《閩遊記》、清雍正6年(1728)劉埥《閩行日誌》、清道光5年(1825)翁心存《使閩日記》、清道光29年(1849)莊俊元《湟中公餘紀程》、清光緒17年(1891)瞿鴻禨《使閩日記》。
  
不用驛路為名
  也有人質疑,既然做明清道路網站,為什麼不用「明代驛路」、「清代驛路」為名稱?
  「驛路」是古代政府指定的官方道路,我所研究的「明清水陸路程」,包含了明清驛道,也包含了不納入驛路的道路,所以,不能以驛路命名。

現在及未來
  本網站第一個推出的頁面,是「福州與杭州」之間的水陸道路。它的文字內容,以〈明清時期福州至杭州官私二路之現地研究與GIS呈現〉為題,刊登於北京清華大學、中華書局主編《數位人文》2021年第4號,頁115-180。
  將來,將繼續推出〈以京杭大運河為中心之江南水陸路程系統〉、〈明代大運河江北運程之兩次變化〉、〈滁州北上:明代大運河之平行陸路〉、〈王家營陸行:清代大運河之平行陸路〉(或〈山東御道:清代大運河之平行陸路〉)〈長江之九江至鎮江段〉、〈長江之荊江段〉等等,最終的排程,會達到兩河、兩湖、兩廣、四川,以及北邊道路等等,將黃汴《一統路程圖記》、程春宇《士商類要》、清人《周行備覽》等三書全面數位化,納入本系統。

與我聯絡
  如果您有任何高見,請來信,簡錦松Email:cschien@mail.nsysu.edu.tw。

論文

簡錦松、唐宸、王勇(2022)〈明清時期福州至杭州官私二路之現地研究與GIS呈現〉,
北京清華大學、中華書局主編《數字人文》2021年第4號,頁115-180,北京:中華
書局出版,2022年5月。(ISBN:978-7-1011-4311-9) [線上閱讀]

以下為論文2張附圖及表格01~10。

Mobirise Website Builder

《周行備覽》所載福州至杭州官私二路之水陸驛站

Mobirise Website Builder

《大清會典事例》所載福州至杭州郵鋪之各縣前鋪

圖層使用說明

  使用網站地圖前,請先閱讀〈明清時期福州至杭州官私二路之現地研究與GIS呈現〉一文,並詳閱圖層使用說明。以下,依圖層排列順序,逐一解說。

尋找位置與地圖
  位於圖面上方的搜尋功能,可搜尋本網站內的所有地名。
  也建議讀者多利用Excel格式的表01-表10,在表格中搜尋。

本區內縣城圖
  「縣城圖」是根據民國早期的五萬分之一地圖,以各縣城的城牆線製作的,可以了解明清古縣治的城區範圍。

周行備覽全路線
  福州至杭州之間有官私二路,皆具悠久歷史。「鉛山武夷路」是明代驛路,是官路,「江郎仙霞路」是私路;到了清代,驛路改經由「江郎仙霞路」,反成為官路。這兩條道路都是水陸兼程,在本圖中,藍色代表水路,黃色代表陸路。
  雖然說「江郎仙霞路」是清代驛路,但在福建部份必須留意。福建浦城縣以南,客商往來皆以水行為主,明清陸程書也都記載水程的經由地名,本圖層採用《周行備覽》,也是水路。
  不過,由於清廷要求官員避開水路,採用陸行,驛站多設在陸路上,所以,如果要說福建浦城縣到水口之間的驛路,應該指沿途設置郵舖的陸路。

全部驛站
  將《大明會典》、《大清會典》記載前後設置的驛站,經過仔細的考辨,查明各自位置,作成本圖層。

周行備覽沿線地名
  本圖層收集了大量的沿線地名,以《周行備覽》為主要依據,還收錄了其他數十種路程書、行記、詩集中的地名。本圖層與「周行備覽全路線」「全部驛站」、「福州至杭州河道之支流」等圖層同時開啟時,可以看到明清官私二路的全貌。

郵舖陸路全路線
  本圖層依據《大清會典事例》所載的郵舖,並參校本區內全部宋元明清方志而作成,與「全部縣前舖」、「郵舖陸路沿線地名」合看時,可以完整呈顯本區內的陸路網。這個路網,是依據郵舖的位址、民國早期五萬分之一地圖的道路、驗證古代旅行日記,然後參考現代道路,經過綜合研究作成的模擬道路,具有高度的實用性。圖中部份道路畫入水中,是考慮到各水利設施,提高了兩岸水位,淹沒了古代道路。
  本圖層的道路以白色表示,「周行備覽全路線」的陸路以黃色表示,因為有部份陸路的路段是相同的,會有重疊現象。

全部縣前舖
  縣前舖,就是縣治前總舖的省略。明清的縣城中,通常在縣治外門之旁,設置郵遞總舖,也與鼓樓(譙樓)相近。本圖根據這些條件,設定縣前舖;同時,也可以利用它來代表這個縣城。

郵舖陸路沿線地名
  本圖層使用的地名,以《大清會典事例》為主,以其他地方志來互校和補充,基於實際需要,也兼錄各路程書所載並非郵舖的陸路地名。
  郵舖的命名方式,有時是在本地的土著地名之外,使用當時的行政里名或另設雅號,重新給予名稱,因而與一般地名往往不合。

明清行記舉例一:1615萬曆43年李燦箕《北征記》
  本圖層以下共有六個圖層,合稱為「明清行記之個人旅行日程圖選刊」。筆者在研究過程中,對宋元明清三十種行記及旅行詩卷做了旅行日程圖,特別選出具有代表性的六家,提供大家參考。
  製作時,依據各行記所載,逐一在地圖中標出經過地點,圖標作法如下:
  1、每個地名標的結構都是以「出發後第幾日——幾月幾日——至某地」為之,例如:「10-1121-至小箬泊」,表示出發後第10日,萬曆43年11月21日,至小箬泊舟。
  2、一天之內經過兩個以上地點時,前兩個數據不變,後面的地點改變。例如:「15-1126廿六日晨,經上京舗」、「15-1126午經大橫驛」、「15-1126至南雅口」、「15-1126寢至太平驛,舟次之。」這四個地名標都是出發後第15日,11月26日的同一日所經。
  利用本站地圖,可以迅速記錄旅行日程,明確得知作者身在何處,因而能對行紀內容作更精準的解讀,完全改變過去的研究形態。
  使用時,請先關閉所有圖層,打開要使用的一家行記圖層,再依指示開閉相關圖程,因為六位作者的旅行特徵不同,將會分別敘述。
  李燦箕《北征記》是經由江郎仙霞道,自南向北的行程,所以,可再打開「周行備覽全路線」和「全部驛站」、「本區內縣城圖」,使畫面單純,凸顯本人的行程。
  「周行備覽沿線地名」和「福州至杭州河道之支流」,必要時可以選擇加入。

明清行記舉例二:1681康熙20年陳玉璂《閩遊記》
  康熙20年(1681)陳玉璂《閩遊記》也是經由江郎仙霞道,而且他的行程是非常標準的水陸聯合,所以先打開「周行備覽全路線」和「全部驛站」、「本區內縣城圖」,必要時再加入「周行備覽沿線地名」和「福州至杭州河道之支流」。

明清行記舉例三:1728雍正6年劉埥《閩行日誌》
  雍正6年(1728)劉埥《閩行日誌》,與陳玉璂情況相似,同樣先打開「周行備覽全路線」和「全部驛站」、「本區內縣城圖」,必要時再加入「周行備覽沿線地名」和「福州至杭州河道之支流」。

明清行記舉例四:1825道光5年翁心存《使閩日記》
  道光5年(1825)翁心存《使閩日記》,雖然同樣走江郎仙霞道,但是進入福建以後,採取陸行,至水口才乘舟,與郵驛路相同。所以,要使用「郵舖陸路全路線」和「全部縣前舖」、「本區內縣城圖」這三個圖層,可使眉目清楚。必要時再加入「郵舖陸路沿線地名」和「福州至杭州河道之支流」。

明清行記舉例五:1849道光29年莊俊元《湟中公餘紀程》
  道光29年(1849)莊俊元《湟中公餘紀程》,經由鉛山武夷道,使用的圖層也是先打開「周行備覽全路線」和「全部驛站」、「本區內縣城圖」,必要時再加入「周行備覽沿線地名」和「福州至杭州河道之支流」。

明清行記舉例六:1891光緒17年瞿鴻禨《使閩日記》
  光緒17年(1981)瞿鴻禨《使閩日記》的行程和翁心存《使閩日記》相同,所以,同樣先使用「郵舖陸路全路線」和「全部縣前舖」、「本區內縣城圖」這三個圖層,使眉目清楚。必要時再加入「郵舖陸路沿線地名」和「福州至杭州河道之支流」。

唐人行記舉例:809元和4年李翱〈來南錄〉玉山道部分
  〈來南錄〉所載杭州至信州的水陸行程,即鉛山武夷道的前半段。本圖層是唐代行紀的研究示例。

元人旅行詩卷舉例:1289至元二十六年王惲《秋澗集》之福建行詩卷
  本圖層是旅行詩卷的研究示例。
  旅行詩卷一般都欠缺完整的日期記載,利用「明清水陸路程與文學」可以使少量的經過日期,與大量詩中地名結合,作成較佳的研究成果。
  王惲的全部旅行,是從河南汲縣到福建福州,這個示例中只採取杭州到福州一段,經由了鉛人武夷道。由於王惲在途中不停的更換水陸交通工具,使用時應在陸路時開啟「郵舖陸路全路線」圖層,在舟行時開啟「周行備覽全路線」。

福州至杭州五萬分之一地圖
  本研究的重要工具是中華民國早期測繪的五萬分之一地形圖,現藏臺北中央研究院。為使讀者更接近我的工作情境,乃將所使用的63幅地圖作成這個圖層。
  早期地圖必然存在著局部精確而全幅不能相合的問題,必須取其所長,盡量利用它的優點來完成研究的需要。這次所貼出的地圖,主要是以縣城作為局部的校准點,如果圖中沒有縣城,則選擇某一重要地點為局部校准點,這些局部校準點都標記在每一幅圖的名稱上了,使用時請注意。
我們實際工作時,會不斷的移動校准點,使用在不同的局部工作中,本圖層的每一幅圖只是其中一次的運用而已。

福州至杭州河道之支流
  福建至杭州之間,大量使用舟行,所以本區的主河道,已見於「周行備覽全路線」圖層中。這個圖層都是主河道兩旁的支流,使用時,必須和「周行備覽全路線」圖層一起點選,然後可以將它們與其他圖程一一單獨結合,可以看到很多重要而有趣的現象。

明代歷史地圖.清代歷史地圖
  這兩個圖層,借用譚其驤《中國歷史地圖集》(《中華文明之時空基礎架構系統》第一版,台北,2002年9月),這套地圖成書較早,流傳甚廣,故取為參考。圖層中的府縣界或地名與本站定位不合時,以本站為標準。 

互動地圖

此為「明清水陸路程與文學平台」的第一部,透過線上互動式電子地圖圖台(ArcGIS Online),呈現明清時期福州至杭州官私二路相關GIS圖層,包括:縣前舖、驛站、縣城圖、驛路(線)、郵舖陸路(線)、驛路沿線地名、郵舖相關地名及福州至杭州河道之支流等圖層。使用者則可以任意縮放比例尺及範圍,並套疊不同圖層,並可以在圖面上查詢地點及路線的說明資訊;本圖台可使用於唐宋元明清的文史研究,已提供六件具有代表性的明清個人行記研究範例,請參考。使用互動地圖前,詳閱以下圖層使用說明。 

>> 開啟電子地圖

團隊成員

Mobirise Website Builder
簡錦松
研究論文

簡錦松(1954-),民國73年8月起長期任教於國立中山大學,2019年8月自教職退休,轉任研究員迄今。擅長古典詩詞寫作及吟唱,1987年以《明代文學批評研究》取得台灣大學博士學位,為明代文壇研究別開生面。1999年確立現地研究學術專名,以GPS科技開創文學研究新途,所著專書多種,以《親身實見-杜甫詩與現地學》、《山川為證-東亞古典文學現地研究舉隅》為最新代表作,詩集有《錦松詩稿》正續編。近年以現地研究法,數位化唐宋元明清之水陸路程,以京杭大運河及長江水陸驛程為主軸,擴及全國各省,利用新技術恢復古人地理行跡,重現古人之心期。

Mobirise Website Builder
廖泫銘
網站製作

廖泫銘(1974-),中央研究院人社中心GIS專題中心研究副技師,研究專長為電腦製圖、地理資訊系統、數位典藏、數位人文。協助本研究各類參考地圖整理與提供、線上互動地圖平臺及網站建置。

Mobirise Website Builder
唐宸
研究論文

唐宸(1988-),安徽歙縣人,現任安徽大學文學院講師,主要從事古典文學文獻學、數位人文研究,在《文獻》等刊物發表論文二十餘篇,主持創辦「中國古典文獻資源導航系統」等網站。
2013年6月畢業于上海大學中文系,獲文學碩士學位,導師蔡錦芳教授;2016年6月畢業于浙江大學古籍研究所,獲文學博士學位,導師賈海生教授、崔富章教授;曾於2015年赴臺灣中山大學進行校派聯合培養,合作導師簡錦松教授。 

Mobirise Website Builder
王勇
研究論文

王勇(1982-),浙江省文成縣人,廣州暨南大學碩士、中山大學博士,現為東莞理工學院中文系講師。研究方向為明清文學,潛心明清文獻,搜羅既深且廣,成績斐然。目前主要從事明清大運河紀行詩文的研究,主持廣東省哲學社會科學2020年度一般項目一項(《明清文人的運河行旅及其文學書寫研究》)。

Built with Mobirise ‌

Free Website Maker